为感谢党的危房改造好政策,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牙木吐村退伍老兵孙德福每天在自家的新房前升降国旗。孙济 摄
江西省赣州市村干部和村民共同为新房张贴对联。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双洞村农村住房改造后风景如画。
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安居富民房(右)。
2020年6月17日,历史将注定在这一天留下浓墨重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最后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可以说,这是“两不愁三保障”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指标和任务,完成质量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的成色,甚至关系到脱贫攻坚的成败。
初心如磐,使命必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高度重视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作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担任部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带头研究、部署和推动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带领部领导班子多次深入一线调研,靠前指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汇聚全系统力量,尽锐出战,确保圆满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
精准识别 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国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如何做到“精准滴灌”而不是“大水漫灌”,让党的危房改造政策发挥最大作用、取得最好成效,让宝贵的危房改造资金用在“刀刃”上,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一直是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探索的重要问题。
为精准认定改造对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紧紧围绕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要求,不断提高政策措施针对性,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工作要求,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由扶贫部门提供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份信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逐一进行核查评定,根据房屋的安全性能分为4级:A级是安全的,B级是基本安全的,C级是局部危险的,D级是整体危险的。组织各地对评定为C级和D级的房屋实施危房改造,原则上整体危险的原址拆除重建,局部危险的根据实际修缮加固或拆除重建。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无论时间多么紧迫,任务多么繁重,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都严格认定补助对象,明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范围,建立了农户自愿申请、村集体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审核程序,并实施村内和乡镇两级公示。
中共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表示,该县农村群众多且居住比较分散,要在32万户中把符合改造条件的对象全部都找出来,必须要下足“绣花功夫”。该县组织了3轮入户识别,第一轮组织1万多名帮扶干部和镇村干部开展全覆盖的入户核查,采取逆向思维法,把判断明显属于安全住房的对象首先排除掉。第二轮组织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所有干部,采取“看顶、察梁、观墙”三步法,逐一上门核查,指导镇村开展户申请、村评议、乡审核,会同扶贫、民政、财政等部门开展数据比对,筛选出需要改造的对象。第三轮聘请专业鉴定机构,针对第二轮核查确定和群众有争议的对象,逐户开展第三方鉴定,锁定危房改造对象。
夯实根基 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
“我现在每天睡觉可踏实了,再也不担心地震了。”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新村村,47岁的村民侯林说,他因车祸残疾致贫,2017年7月,他家推掉了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住上了政府帮助盖起的60平方米的新房子。考虑到当地地震多发,新房子加设了上下圈梁,增设了构造柱,抗震设防烈度达到8度。
“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的质量安全过程监管,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技术导则等政策文件,把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提高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