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青海最美的季节,漫山遍野的花儿肆意绽放;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牦牛、马匹在肥美的草地上悠闲地享受着美食。大美青海,名不虚传。
不过,援青干部、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尚少岩却无暇欣赏这些美景。因为,夏季也是青海雨水多发、洪涝泛滥的时节。记者见到他时,正是在一场大雨后,尚少岩刚刚从海拔3000多米的祁连县八宝镇高楞村回到西宁。来回600多公里的山路,对他来说似乎算不了什么,见面时,他依然精神焕发、气定神闲。
“还有两户人家住在雨水冲刷形成的岩壁下面,如不及时迁走,一旦发生险情,后果不堪设想。”尚少岩说。
尽管挂职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他依旧每天奔波着。记者不禁回忆起2017年遇到尚少岩时的情景,虽是周末他却一直忙于工作,身边领导同事不时催促他抽空陪陪第一次来高原探亲的家属,他却说“等我忙完这个”,而数不清的“这个”让他无暇顾及陪伴家人。
3年援青,在昆仑山下,在三江源头,在高原牧场,在瀚海戈壁,在河湟谷地……尚少岩留下了一串串跋涉的脚印,洒满了一片片深情,印记了一幕幕工作场景,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果实。
忠实履职显风范
2016年7月,尚少岩援青任职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他先后分管勘察设计、建筑科技、城市建设管理、城镇燃气供热、自然文化遗产等工作。
军人出身的尚少岩,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带到了援青现场,把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的务实作风带到了青海高原,始终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发昌评价尚少岩,“政治上明白,业务上熟练,理念上清晰,工作上担当。”
3年来,尚少岩不断熟悉和掌握青海经济社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特点,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为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出思路、引资金、抓项目、谋发展。
为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尚少岩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组织制定印发了《青海省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台账范本(试行)》,规范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建立健全“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治理体制机制,使3座生活垃圾填埋场通过国家级无害化等级评定、7座生活垃圾填埋场通过省级无害化等级评定。他还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仅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小区)就达100个。持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省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
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精准决策。尚少岩带领相关人员跑遍了青海所有的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站。“夏日,恶臭刺鼻;冬天,寒风刺骨。那滋味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主任科员张超说。
提升青海的城市品质,定位高质量发展,尚少岩不遗余力。在厅党组的领导下,他大力推动青海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全省设市城市和县城燃气普及率达80.4%。在城镇重点工程建设方面,他组织实施了32个美丽城镇建设任务,城镇宜居、宜业、宜游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他还指导西宁市积极探索高原半干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路径,已建成区域面积15.21平方公里。稳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累计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11公里,形成廊体81.37公里。牵头组织实施并建成运行一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在推进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尚少岩高度重视建章立制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城镇安全运行监管方面,牵头制定并报请省人大出台《青海省燃气管理条例》,持续加大城镇燃气安全监管力度。在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方面,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建立青海省城市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初步构建了城市综合执法体系;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按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念,全面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格”的城市管理体制。
在勘察设计市场监管方面,尚少岩组织制定印发了《青海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严格落实“放管服”要求,积极完善网上审批平台建设,优化审批流程,提高了审批效能和服务质量。在建筑科技推广应用方面,组织起草并报请省政府出台了《青海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办法》,从规划、建设、运营、改造、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全省绿色建筑发展进行有效规范,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首部省级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另外,他还指导完成了248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和26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脚踏大地写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