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记部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
发布时间:2020-12-26 15:59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在遥远的世界屋脊,有一片占据了国土面积1/8、总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这里高山环拱,大河云集,是千山之巅、万水之源;这里是朝拜者的天堂、探险者的乐土;这里夏日可见婀娜多姿的格桑花遍野盛开,冬日可见茫茫大雪覆盖高耸入云的奇峰峻岭。

  西藏,离天最近的地方。

  西藏,有志男儿的诗和远方。

  彩虹敢到天尽头

云去云留天开口,滩草俯首为春谋。
弱雪能压珠峰陡,彩虹敢到天尽头。
——李剑《进藏感怀》

  2016年7月23日,李剑和北京的数百名援友一起,飞越万里蓝天,奔赴拉萨,成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第8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

  李剑援藏,许多人不理解。母亲患癌已经7年,而他是家中的独子。儿子才10岁,小学5年级,正是“小升初”的关键时期。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地方被称为“生命禁区”。这一去,不仅要在特别艰苦的全新环境下生活,还要接受从未接触过的新工作的考验。

  但这个23岁就入党的“老党员”深深懂得,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己责无旁贷;这个有着8年军旅生涯的“老军人”心中明白,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论述有着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李剑说,能在新时代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中谱写下自己的“诗篇”,让自己在不断走向远方的路上获得锤炼,值!

  但现实并不那么诗意。

  首先迎接他的是高原性高血压,高压常常在160毫米汞柱以上,“走路好像踩在棉花上,使不上劲儿,也不敢使劲儿。”

  其次是许多援友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失眠。由于高原空气稀薄、含氧量低,许多援藏干部被失眠困扰。“整晚都睡不着,第二天一整天都晕晕乎乎的,感觉特别糟糕。”

  与此同时,对家人的牵挂,新岗位、新工作的新要求,都愈发沉重地压上心头。

  困难也是纸老虎。有高反,保持乐观情绪找治疗办法;睡不着,就利用大把时间看书充实自己;工作压力大,就多问勤学深思苦干,快速提高综合能力。3年来,李剑读完了37本书共1300多万字,写下了20余篇理论和工作学习心得,起草了20余份政策性文件……

  “弱雪能压珠峰陡,彩虹敢到天尽头。”无论现实多么艰苦,乐观精神和无畏气概始终在李剑心中澎湃。

  最近天处登高楼

东望乡关水西流,山自白头人自愁。
朔风催日云不休,最近天处登高楼。
——李剑《闲来偶得》

  坚定的信念,离不开甘于平凡、敢于吃苦的实干。李剑始终记得,自己远赴西藏,肩负“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稳定西藏、造福西藏”的神圣使命。在西藏的每一天,他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心”。

  3年来,李剑分别担任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法规处副处长(正处级)、住房保障处处长、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处长,每到一个新岗位,都面临着学习掌握新的政策精神、工作特点的紧迫要求,面临着团结带领处里同志完成好繁重任务的巨大压力。但他知道,这是厅党组对他的信任和锻炼,自己必须迎难而上。

  2016年12月,分管厅领导带队,李剑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开展一次到河南、四川、云南3省,包含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抗震设防3项内容的“三合一”调研。当时,李剑只是刚刚熟悉了法规处分管的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但任务确定后,他马上根据调研需要,多次找相关处室负责人细化调研内容、安排人员,最终圆满完成了10余天的调研工作,拿出了令人满意的调研成果。在这种“坚决完成任务”的自我加压下,他起草了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七五”普法规划等文件,为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军人的词典里没有‘给我上’,只有‘跟我上’。”曾经是军人的李剑常常这样勉励自己。正是在这种“跟我上”的精神鼓舞下,他带领住房保障处全体同志,深刻把握住房保障工作在西藏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质量安全,通过月调度、通报、推进会、面对面协商等多种措施,实现2017年“全区保障性住房41980套全面开工、基本建成50%、完成投资54.4亿元”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