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厅长访谈】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
发布时间:2020-12-26 15:35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全省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4平方米,累计改造农村危房91.01万户,城市桥梁数量达到1314座,城市绿地面积达48235万平方米,319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了基本住房安全问题……

  有志者,事竟成。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70载的不懈奋斗,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展望未来,又有哪些目标将要实现?近日,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业接受了中国建设报的专访。

  中国建设报: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考察时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请问,山西省对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制定了哪些目标?

  王立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品质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今年9月6日印发了《山西省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启动实施6大工程、19项行动,为未来3年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工作明确了路径。下一步,我们将抓好《行动方案》的落实,全面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承载力。通过实施“两下(管线下地、广告下墙)两进(停车进位进库)两拆(拆除违建和不必要的围墙)”专项整治工程,实现城市干净整洁、清洁有序的整体风貌环境;通过实施城市设计与特色塑造工程,降低城市建设强度,打造城市特色片区,形成城市山、水、城交融一体的特色景观风貌;通过实施生态空间建设工程,构建城市全域生态网络格局,形成高品质的城市生态空间,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通过实施道路交通优化工程,完善城市交通设施、疏通城市微循环,形成畅通的城市交通环境;通过实施居住环境改善工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市卫生环境,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通过实施城市管理精细化工程,推进城市精细管理、精准管理、智慧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同时,认真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的总体部署,做好老旧小区的调查摸底和认定工作。建立老旧小区台账、编制改造内容清单、合理制定改造标准,在充分征求居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改造的具体内容,建立“一区一档”。确定统一的、科学合理的改造标准确保改造效果,明确必须改造的内容和选择性改造的内容。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相结合,激发居民支持改造、参与改造的热情,建立健全多元筹资、组织实施项目推进的工作机制,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原则,统筹安排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改造时序,简化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项目的手续办理流程,明确办理时限,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促进改造工作加快实施。

  中国建设报: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问题成为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难点”,山西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哪些目标和打算?

  王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山西省委、省政府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作为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建设良好居住环境的重要抓手,在今年制定的《山西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攻坚行动方案(2019~2022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大幅提高,设区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全覆盖,设市城市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垃圾“零填埋”。力争再完成两个设区市和12个县(市)的新建扩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在建的两个设区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和6个设区市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成投运的基础上,力争再建成5个设区市和4个县(市)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以及11个县级市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设区城市将全部实现建成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2%以上,设区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中心全部建成,实现污泥“零填埋”,全省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要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