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厅长访谈】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
发布时间:2020-12-26 15:33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关人民福祉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尤为明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精心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始终秉承感恩奋进、担当实干的作风,不断推动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进入新时代,我们将继续锐意进取、努力担当作为,不断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作出积极贡献,以更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吴昌平表示。

多措并举,住房保障成效显著

  “住房是民生之要,实现了‘住有所居’,才能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才有和谐稳定的基础。”在吴昌平看来,住房保障始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让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尽快实现‘安居梦’,是广大建设者的使命和担当。”

  多年来,为切实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特别是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先后启动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等一系列工作,惠及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

  据统计,2016年以来,在计划资金安排方面,江西省累计支持26.0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完成了危房改造。截至2018年年底,江西省已累计改造棚户区166.7万套,让400万左右群众“出棚进楼”;已建设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共88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0万户,让250万左右困难群众实现了“住有所居”。

  谈及住房保障下一步工作,吴昌平说:“虽然江西的住房保障攻坚战一直打得比较漂亮,但相比其他做得更好的兄弟省份,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多措并举,力争在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做到‘应改尽改’;继续完善公租房分配方式,优先定向保障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行业困难职工和城镇贫困群众的住房需求,实行政府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此外,我们还准备将符合条件的支出型贫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住房困难新市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以实现‘应帮尽帮’。同时,还将以增强住房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通过健全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和强化社会保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把公租房小区打造成和谐幸福平安社区。”

城市双修,让城市变得更宜居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体现在“有房住”,更体现在“住得好”。为满足人民群众“住得好”,通过“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内容之一。

  2017年3月,江西省景德镇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在该市广大住房和城乡建设者的精心努力下,这座城市里的不少老城区、老厂区很快得到更新再利用,社区公共服务短板等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水系被修复、绿地公园不断增加。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不仅保住了“瓷都”的历史文化传统,彰显了城市特色风貌,更让“瓷都”活力再现。

  值得庆贺的是,景德镇市在“城市双修”领域的实践,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成功打造了“城市双修”3.0版,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可供参考的城市样本。“这只是江西省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上的一个缩影。”吴昌平介绍说,多年来江西省在城市园林绿化、黑臭水体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工作上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目前,江西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5.22%,绿地率达42.1%,两项指标均列全国第二。另外,江西已排查出的32个城市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26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也高分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实现了生态环境和城乡环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据统计,仅在2019年上半年,江西累计清理垃圾死角21万余处;对335条道路的沿街建筑立面进行了改造;累计整治违法广告牌近9万块、违规防盗窗4万余处、违章搭建近4万处。“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问题上,我们相信长年累月、锲而不舍才能久久为功,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持续在城市的‘脏’‘乱’‘堵’上精准发力。”吴昌平介绍说。

加速补短板,助力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