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2020年3月10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倪虹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服务复工复产有关情况做介绍,并答记者问。
胡凯红:
下面请倪虹副部长做介绍。
2020-03-10 10:28:12
倪虹: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真诚地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行动,履职尽责,指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和有序推进企业复产复工。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介绍有关情况:
一、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四个保障
一是保供给。全国市政行业200多万职工加强巡检维护,做好应急值守,保障了全国3000多家燃气企业、5000多座自来水厂、4300多座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春节和疫情期间,供水、供气、供热保持基本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疫情防控的需要。
二是保清洁。全国180多万环卫职工,疫情发生以来全力投入城市道路和公共设施保洁消杀工作、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等工作,60多万城管执法人员坚守一线,有效的维护了疫情防控期间的整洁有序。
三是保安全。全国700多万物业服务人员为住宅小区提供了不间断的日常服务,在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社区联防联控,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得到了居民的理解和肯定。
四是保急需。无论是中建三局、中建五局、中建七局这些国字号的企业,还是武汉建工、北京建工、广西建工、宁夏建工等地方企业,无论是在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还是在当地版的“小汤山医院”等医疗应急设施过程中,不讲条件,攻坚克难,按时保质完成了建设任务,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
二、分区分级有序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复工复产
一是守住两个到位的底线。建筑工地的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到位和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是有序复工复产的底线。全国各地有不少好的做法,安徽省用人脸识别+电子围栏技术严格管理施工人员出入施工区域;陕西省开展复工前安全生产条件复查,并运用远程视频技术监督现场安全作业等。
二是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针对不同地区疫情对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等工作的影响程度,要求各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统筹做好建筑工人返岗、建材供应、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如浙江省采取“一图一码”,以县域为单位制定五色图,分级制定防控策略,利用大数据建立个人健康码,动态掌握个人健康信息,为复工复产提供了引导和保障。
三是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第一,自动延续企业资质。对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企业资质,有效期在6月30日前期满的,自动延续到7月31日。在此期间,可继续参加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活动。第二,鼓励以银行保函等替代保证金,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同时鼓励银行对资信良好的建筑企业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支持。第三,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线上全流程办理,采用在线申报,在线审批模式,对其承诺的提交材料可在疫情后补交。
初步统计,截至3月8日,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建项目共19.25万个,已开复工11.19万个,开复工率达到58.15%。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2020-03-10 10:31:34
胡凯红:
谢谢倪部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20-03-10 10:32:21
经济日报记者:
这个问题想提给倪部长,现在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我们知道建筑类的企业施工人员众多,工程数量也很大,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经济稳定运行发展。请问建筑类企业现在总体复工复产的情况是怎样的?谢谢。
2020-03-10 10:52:25
倪虹: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国家从事建筑业生产的职工大概有5000万,从目前的统计看,到3月8日,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有19.25万个项目,现在复工的达到了11.19万个,占58.15%。在复工复产方面有两难:第一难是用工返岗难。由于疫情防控,有的需要隔离,有的流动还有一些难度。第二难是到了工地以后防疫的设施和设备保障(比如口罩等)比较难。这两个问题现在正在逐步的加以解决,各地也创造一些好的办法,如浙江、北京、广东,采取的办法是“点对点”接工人复工,用工单位和当地政府组织到工人派出单位,和当地政府联系,这样就减少了隔离的时间,双方来确认他的健康证明,通过专列、专车这种方式保证用工尽快返岗。工信部等有关部门都在大力支持,当地政府统一协调,再加上产能的提升,口罩等防疫设备也在逐步满足需要,我相信随着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这项工作会逐步好转起来。从目前来看,大概也有一个特点,就是南方复工率高,北方天冷一点复工率低,全国现在复工率超过50%的大概有15个省,总体情况是这样。谢谢。
2020-03-10 10:52:45
凤凰卫视记者:
请问目前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最新的救援情况是怎么样的,事故调查原因如何,下一步将如何防范此类的事故?谢谢。
2020-03-10 11:29:34
尚勇: